Alternate Text
【光明日报】湖北大学:让思政课堂走进社会大天地
作者:程晓   编辑:武月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4日 16:39 点击量:

“一针一线做双鞋,好让亲人身边带;安心打仗不思家,打完胜仗早回来!煮好鸡蛋做好粑,好让战士带上它;不让亲人饿肚子,打得敌人满地爬!”5月3日,在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行走中的大思政课堂”分享会上,跟随2020级新闻学硕士黄夫同讲述前往大别山革命老区调研红色歌谣的亲身经历,在场嘉宾也情不自禁唱起了红歌,心潮澎湃。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大学与湖北大学三校联动,开启了大别山红色新闻文化教学实践活动。近年来,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围绕“红色新闻文化”和“武汉城市形象”两个主题,推出“走进大别山”等4条红色行主题线路和“省博文化”等4条武汉行主题线路,学生的足迹遍布了各个红色资源区。

分享会现场。湖北大学供图

“如何做好专业类课程的思政教学,上好新时代生动的大思政课,至关重要。”湖北大学副校长钱建国表示,自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学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五个思政”综合改革示范高校,打造一批课程、推出一批名师、形成系列品牌,是学校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方向。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聂远征介绍,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创新思政教学科研模式,在红色新闻教育的运行机制上,形成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生态型教育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学院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完成课程思政案例汇编工作。湖北具有宝贵的新闻文化资源,在中国媒介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开掘整理湖北红色新闻文化资源、与武汉城市圈主流媒体联盟合作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邓绍根表示,大别山是红色新闻文化的富矿,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大别山是革命的圣地,是中国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的摇篮。在大别山革命和战争中,党的新闻报刊发挥了积极的战争动员、发动群众、凝聚信仰的作用,留下来宝贵的新闻文化遗产,为大别山新闻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营养,为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红色新闻文化的资源保障。

“75年前,刘邓大军从太行山出发,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启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75年后的今天,三校联动对新闻传播学科也具有战略转型的重要意义。”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认为,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新闻实践和理论探索,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建设的思想来源。“山”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的重要场所,大别山、太行山都是师生值得驻足凝望的地方。

据悉,武汉城市圈主流媒体联盟代表成员在会上围绕学校如何进行思政教育、如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高素质新闻传媒人才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此外,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夏静、湖北日报原总编辑蔡华东、荆楚网教育事业部主任黄培、湖北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文华等一起为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别山红色新闻文化教学研究中心”揭牌。

“大别山红色新闻文化教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湖北大学供图

“行走的大思政课,核心就是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课程思政的‘五爱’教育首先是教师爱学生,通过鲜活案例,让学生懂得爱的真谛:爱这片土地、爱这座城市、爱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特别是弱势群体。”谈及带领学生完成《武汉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状况与文明城市建设》项目的过程时,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远珍告诉记者,在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不仅能照亮个人青春的路,也能照亮社会的每个角落。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实践小组负责人张帆介绍,学院依托专业必修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论著选读》成立学习实践小组,积极探索“理论讲授+实践调研+成果展示”的创新教学方式,打造“思政教育”的融合课堂、“知行合一”的实践课堂和“互动学习”的开放课堂。培养学生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价值取向、明辨真伪的判别能力和勇于吃苦的奉献精神,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高素质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锐 通讯员程晓)

原文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b0afc1ae8fc44ca0b00de7eff398ac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