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新闻团体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课题组,举办“中国近现代新闻团体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新闻传播领域的学者和业内人士50余人,齐聚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研讨交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联席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唐绪军,通过视频致辞表示,新闻团体是新闻传播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中国近现代新闻团体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是一项对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是未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与会学者围绕中国新闻团体的历史沿革、代表人物、理论贡献等方面做了学术报告。
回顾中国新闻团体的历史沿革,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教授表示,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起步较晚,新闻记者、新闻事业、新闻团体都处于发展的幼年期,学界应当用历史和现代相结合的眼光来评估中国近现代新闻团体的发展成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赵建国教授,回顾了国民革命时期广州市新闻记者联合会的发展历程,提出新闻职业史与新闻团体研究应该置于更为广阔的背景下,从总体层民进行系统探索。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杨翠芳教授认为,清末民初新闻从业人员“抱团”争取自身利益、参与公共事务、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新闻人才,推动了新闻职业化进程。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继汝副教授,以新闻记者团体争取1936年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权事件为例,展现了新闻记者群体追求职业代表和社会责任的公共形象。
聚焦中国新闻团体的代表人物,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艾红红教授,回顾了上海福音广播电台台长王完白引领上海无线电播音业同业公会的历史成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齐辉教授聚焦报贩团体,分析了近代报馆与报贩之间形成了既依附又独立、既合作又对抗的复杂关系,这种互动博弈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新闻业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方式。湖北大学媒介发展研究中心徐信华教授提出,《新青年》核心编撰团队的话语演进与思想主张的进步,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
梳理中国新闻团体的理论贡献,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润泽教授表示,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受时局变动影响,新闻传播的研究重点转变为“为现实服务”,催生了“战时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邓绍根教授,回顾了毛泽东在建党前后为中国早期新闻教育的兴起所做的历史贡献。他提出,毛泽东是中国新闻教育开端的历史见证者、成果推广者以及“知行合一”新闻教育实践的尝试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天根教授,以中国新闻媒体与舆论演进、社会结构变动的互动关系视角,探讨了中国近现代舆论主潮变迁,及其与社会历史互动关系的规律性。
课题组牵头人、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廖声武教授,梳理了中国近现代新闻团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新闻团体,特别是早期的团体大多数是以同业公会组织出现的,主要作用是“互相长益、互相扶助、互相交通”。目前,学术界有关新闻团体的史料收集整理尚未系统完整地进行,课题组将继续搜集、整理与研究各类资料,以期完整地呈现中国近现代新闻团体的面貌。
《新华文摘》《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湖北大学学报》等期刊社的代表参与了会议研讨。
据了解,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组建于2013年,拥有新闻学和广告学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湖北大学副校长钱建国介绍,近年来,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中国民营报业、近现代新闻团体、媒介文化与传播、湖北媒介发展战略研究、新媒体发展、舆情监测等领域凝练了一定的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静 通讯员 晏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