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上午,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AI赋能学科建设新思维指导会”在学院6楼会议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赵云泽教授、大道恒美总裁朱美乐等受邀作为主讲嘉宾,围绕“人工智能与传播专业建设”主题展开深度探讨。学院领导班子、各学科方向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参会。

赵云泽教授从技术、本质、实践与方法四个维度剖析了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学融合的现状、挑战以及教学更新方法。一是技术本质。人工智能技术应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需求。二是学科本质,新闻传播学的本质在于监测、重塑与建构社会环境,其核心是传递意识形态与规则。三是警惕算法偏见。AI技术可能加剧信息茧房与认知偏差,人文社科的重要价值即在于对社会宏观规律的理解把握与人性真善美的敏锐洞悉,这是AI技术在短期内无法替代的,无论教学还是科研,若一味导向计算机技术而忽视人文根基,无异于舍本逐末。四是课程设置。赵云泽提出将“AI+”作为基本思路,应从“大+”与“小+”两条路径进行分别设置,“大+”课程强调掌握AI的底层逻辑,但无需过度追求编程技能,应聚焦AI如何帮助构建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信息新生态;“小+”的课程设置可将AI视为基本工具,融入新闻采、写、编、评以及整合营销等教育教学环节,同时引导学生坚持新闻伦理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与时俱进。
朱美乐总裁结合企业实践案例,分析了AI在文化IP打造和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具体应用,强调“技术需服务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温度与深度”。
聂远征院长强调,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重构传媒生态,亟需推进新闻传播教育系统性变革。学院将以专家指导会成果为基点,实施三大战略:一是在学科建设上深化"技术+人文"交叉融合,构建"智能传播技术""人机协同新闻生产"等模块化课程体系,强化技术伦理与人文价值双维支撑;二是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智能媒体实验室,开发适配策采编发全流程的AI工具链,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三是在育人模式上创新"数字人文"培养路径,通过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跨学科项目实训等方式,系统培育具备媒介深度融合思维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为智能传播时代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样本。
(审核:聂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