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nate Text
读《孙子兵法》的一点感悟
作者:13新闻1班 程曼诗 2013221102200063   编辑:admin   来源:学院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9日 00:00 点击量:

坐在窗前,看着外面飘舞的雪花,纷纷扬扬,一会儿落在枝头上,一会儿躺在花丛里,好似默默装扮着大地,让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多一份素洁,少一丝聒噪。

从书柜中找到《孙子兵法》—— 一本让我品读了许久的书。重拾这本书,应和着窗外的恬静,内心也得到一份净化。

回忆。

北宋神宗皇帝赵顼曾经编了《武经七书》作为当时武学(即军事学院)的教科书,其中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六韬》。《孙子兵法》作为七部兵书之首,足以见其地位。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同时《孙子兵法》还是美国西点军校的选修课。它不仅是古代军事家用于指导战争实践的必读之书,它的基本原则早已渗透到如今军事竞争、企业管理、外交谈判、体育竞赛等多个领域。

孙子,姓孙名武。历史上有关孙子的资料很少。司马迁在《史记》中仅用406个字描述孙子。因此关于孙子有很多之谜,一方面比如姓氏之谜:有人说孙子姓孙,有人说姓陈,有人说姓田,有人说姓姬;籍贯之谜:有人说齐国,有人说吴国,有人说魏国;家世之谜:不知道孙子的祖先是谁,也不知道孙子是平民还是贵族;故乡之谜:有人说是山东乐安,有人说是博兴,有人说是广饶,有人说是高唐等等。关于孙子有这么多谜团未解,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奇人。另一方面孙子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写了《孙子兵法》,全书共6075字,一共13篇,字字如玑,因此后人称之为奇书。

《孙子兵法》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意思是,常胜将军是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让敌人按照他的游戏规则来打,而不是受制于人。其实不仅打仗要这样,要想做好任何事,充分准备必然是制胜密招。但如何做到充分准备呢?兵法上讲要懂得知、先、善,最终达到全。

知,即智慧、广博的知识。孙子把“知”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起点。高端军人必须博闻强识,对于天文气象、地形地势乃至敌军优劣态势等等因素都要了如指掌。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所谓智慧,就是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对事物迅速地、灵活地、正确地理解判断解决的能力。常胜将军的智慧必须在部属之上,思考问题一定走在前面。同时《九地篇》中讲:将军之势,静以幽,正以治。意思是,高端军人,哪怕心中翻江倒海,外表依然平静如水,练就泰山崩于前我自岿然不动的心态。要有定力,正所谓正念坚固,如静水无波,不为境转,不为物流,不为潮起潮落所左右。像袁隆平、华罗庚、陈景润这样的学术大家,在花花绿绿的现实中,依然选择平实无华。在现实生活当中,面对考验,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渊博的知识,平和的心态。对于一些虚幻的捉摸不定的东西不要过分追求,要淡定从容,要有风度。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承诺。

先,即超前意识,考虑问题先人一步。整个兵法用了23个先,孙子在《用间篇》中提到:“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即先了解对手,掌握战争的一切条件和依据。孙子讲,先胜而后求战。高端军人在战前首先创造好胜利的条件,然后再作战,而不是被动出招。只有主动出击,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是先发制人的最高境界。对于全局通盘考量,了解对手的性格和爱好,行动的目的和动机,化被动为主动,转腐朽为神奇。当然没有固定的方法,善于因时因势而变,才是用兵真如神。主持人董卿被誉为央视的当家花旦,她在每次节目前都会与嘉宾充分沟通,详细了解他们的特点。对于一些专业知识她会请教专家,有时为了使台词更生动更贴合观众,她愿意认真钻研上万字的专业书,为的只是在舞台上多补充几句独到的见解。这短短几句漂亮话,是她充分备战的结果,对于舞台上各种突然事故,她都能应对自如。将自己的说话节奏掌控到秒,妙语连珠的背后是她敏锐的超前意识和先发制人的打仗思维。

善,即善于,作战不仅仅是指望人,而是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孙子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善于打仗的人,不是根据条件来选贤任能,而是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做到了知人善用。他有两个主要幕僚,一个是房玄龄,一个是杜如晦。一个善于谋略,一个善于决断。每遇大事,太宗就会先单独听听房玄龄的分析,然后再将房玄龄的意见交给杜如晦拍板,最后太宗就按杜如晦的决策行事,于是形成“房谋杜断”的佳话。孙子同时也提出,善战有四道:责人之道、仁德之道、知兵之道、地形之道。前两道是从哲学出发,提出高端军人要进不求民、退不避罪,要勇于承担。要有辩证思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整个大方向上把握好了,在具体战争中还要掌握军事规律,不能走唯心主义。现实生活也一样,海尔的总裁张瑞敏提出一个口号: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注重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的观念。现代管理者首先要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然后要善于识别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尽最大限度发挥其优点。

只有做到了知、先、善,最后才达到了全,即保全。《孙子兵法》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带兵打仗是关乎民族存亡的大事,不可不周密安排。孙子看来,在打击敌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才是对“全胜”的完美诠释。《孙子兵法》提出实现“全胜”的方法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谋攻篇》)“伐谋”是指破坏敌人已经形成的计划,使之不能有效施行。“伐交”是指通过外交斗争争取盟友,壮大自己,分化、孤立、削弱敌人。而在实际生活当中,伐谋、伐交、伐兵、攻城的取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取胜的最佳方案和最高理想,智谋制敌是最好的“全”,即脑袋永远比拳头重要。“尚谋思想”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人文精神。孙子主张“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这种以智谋攻取战胜敌人的方法绝不是残酷杀戮、尸体遍野的残暴行为所能比拟的。孙子的尚谋思想与历史上一些以力为上、依靠大量杀人来取胜的军事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种谋略运用不能简单地归于军事决策指挥的高明,而应当从保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高度来认识。

鉴于将帅对于国家安危的重要性,孙子还对将帅的德行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将“五德”视为将帅为国建功必备的德行要求,即智、信、仁、勇、严。同时警告为将者还需戒“五危”:“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九变篇》)五种偏执性格可能给将领带来危害:一味死斗,缺乏智谋,就有被诱杀的可能;贪生怕死,就有被俘获的可能;性情急躁易怒,就有被敌人侮慢的可能;过于注重清正廉洁的名声,就有被侮辱的可能;过度怀有爱民之心,就有被烦扰的可能。只有做到了“五德”,同时警戒了“五危”,才是一位真正的高级将领。

兵法经营的高手不一定非要是军事家,在外交谈判,商业竞争等等方面都起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日本、法国、韩国、中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一大批军人先后退役,其中一部分盲兵从战场走向市场,从军营进入企业,开始了兵法经营的生涯。[1]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500强企业里,美国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1000多名,副董事长2000多名,董事、总经理5000多名,超过美国任何一所商学院。因此,作为优秀的企业家,都应该读一读兵法,企业家不仅要有政治家的胸怀,战略家的眼光,经济家的头脑,金融家的意识,外交家的才干,哲学家的思维,科学家的创新,实干家的务实,艺术家的魅力,体育家的拼搏,慈善家的爱心,还要有军事家的谋略,才能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有必要读读兵法,古为今用,为自己的未来事业早早地运筹谋划。

言而总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兵法中体现的创新智慧,要求能够察变、应变、求变。面对任何环境和条件,我们要有灵活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才能日学日高。



[1]张志祥《兵法谋略与现代商战》《滨州学院学报》第24卷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