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nate Text
从学生到学者的攀登之路——访广告系赵静宜老师
作者:赵明珠   来源:学院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6日 08:30 点击量:


    今年三月,赵静宜老师一篇名为《人机协同与虚实互联:论智能传播效应的表现形式及发展目标》一文发表于CSSCI期刊《编辑之友》。该文章为其信息哲学视域下的智能传播研究系列成果之一。近年来,赵老师笔耕不辍,借助信息哲学相关理论对新闻传播学科前沿研究的启示,尝试搭建智能传播的研究框架,且业已发表相关论文5篇,分别聚焦智能传播时代的传播流程、传播主体、传播控制、传播效应等研究问题。

    赵静宜,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广告与媒介经济理论;近年来发表多篇CSSCI论文,主持并参与多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从求学到教学,赵老师一直活跃在科研一线,不断产出高质量论文并在重要期刊上发表,日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

    学则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做则日思日睿、谋求创新。从学生到学者,赵老师从未停下的是思考和前进的脚步。从求学路上的日积月累到科研路上的日精日新,她不断积蓄能量,在自有的领域里熠熠发光。

 

求学路艰:要做一个认真的人

    “认真学习是做好学术的基石”,赵老师表示,学生时期最重要的不是急于产出研究成果,而是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一个认真的人才能在学习路上步伐更稳。勿以善小而不为,认真其实就是努力做好每一次课程作业、是严谨对待每一次科研项目、也是专注思考每一个小的问题,从每一件普通的小事中收获成长与力量。“任何一篇课堂作业,如果认真对待,就能够形成一篇好的论文。我发表的第一篇C刊论文就是读博期间的课程作业,还有一篇关于智能传播主体的思考也是源自博士期间的一次教学任务。”也正是由于学生时期认真的习惯,才使她能够不断地在研究过程中发掘精彩的选题、获得突发的灵感,才能够拥有足够的学术积累以支撑现有的科研实践。

求学路远:要做一个有心的人

    “把眼界放宽,把视野打开”,赵老师表示,做学术一定要关注社会,留心身边的大小事;紧盯前沿,了解多学科知识。做一个有心的人,才能在学习之路上走得更远。做研究不能纸上谈兵,要着眼实际。因此,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一直是赵老师研究的风向标,也是其研究的基础支撑。针对某一时间段被广泛探讨的社会问题,赵老师会阅读持有不同观点的热评文章,分析他们的出发视角、主要观点和核心论据。她说到:“现在写一篇深度报道和写一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差不多。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当艰深的论文读不下去时,不妨阅读一些深度报道文章,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而尝试打通学科间的壁垒、强化现有的知识武器,则是她一直在做的事情。早在求学期间,汉语言文学、传播学、广告与媒介经济的多学科学习经历就使得她开始关注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创造,对于社会学、哲学等领域书籍的广泛阅读也给予了她丰富的知识积累。“很多我们熟知的传播学理论的提出者其实并不仅仅是传播学研究专家,他们的理论其实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深入挖掘。”除了关注多学科知识外,赵老师还经常阅读国外期刊,关注学术会议论题等专业领域最前沿知识,留心研究领域的风向和变动,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像最近国内学者比较关注的技术可供性问题,媒介基础设施研究等,都是近几年国外期刊讨论比较多的研究视角,国内外研究的共通性与差异性,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赵老师表示,在学习上做个有心人,才能在学术上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科研山陡:要争做“四有青年”

    “四有”即有规划、有兴趣、有思考、有专攻。赵老师表示,这“四有”即是她目前在科研上取得成绩的“秘密武器”;学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种生活状态,所以常常要事先对未来三至五年的科研工作进行规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对于从业以来不断产出的研究成果,赵老师表示:“参加工作后见刊的几篇文章其实是我在博士论文写作时就已经修改好的,这样能够确保自己在教学任务比较重的前几年中,科研工作不至于中断。”此外,兴趣则是她能够在学术上不断前行与攀登的动力。“我一直比较喜欢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难道原因仅仅如此吗?”也正是因为这份热爱,才促使她不断前行,未有倦怠。

此外,赵老师还强调,做学术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要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寻找自有的领域,然后去深耕自己的那块“地”,切不可浮于表面、泛泛而谈。她说,做学术犹如挖井,要挖一口属于自己的深井,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研究的是本学科哪个领域的哪个流派的延续,学会和智者对话。”此外,还要特别关注自己感兴趣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他们的研究转向。科研常常是困难的、乏味的,在这条路上的前行常常困难重重,难以找到突破口。而在兴趣和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细化自己的研究领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才能够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在学界划分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科研山高:要常持“三新理念”

    “三新”即新角度、新问题、新方式。赵老师表示,科研领域常看常新,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地方,只有够“新”,研究才有价值和意义。同样的研究问题可以有创新的角度,同样的研究对象可以有创新的问题,而同样的研究题目也可以有创新的研究方式,无论从哪一个层面进行创新都可以使得现有的研究更上一层楼。例如赵老师的《主体性回归:论智能传播的界限问题及控制方向》一文是就是基于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用变化的新理论去分析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学术期刊比较喜欢新的东西,一篇文章最终被录用,要么是因为你论述了一个新问题,要么是采用了新视角,要么是有理论创新,新案例介绍等。”当然,创新也不是平地而起的,也要结合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要素的重组。赵老师说到,“我现有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自己读博期间的研究兴趣生发而来的,正在申请的课题也是融合了已有研究成果的两个面向,智能传播以及传播信任问题。”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不断向前追根溯源式的挖掘或向后极目眺望式的思考,才能使自己的学术研究更成体系。

    从求学到教学,从学生到学者。作为新闻传播学院最年轻的一位90后教师,她一直保持着一颗不断进取的心,坚持每年有科研成果产出。也正是因为她在科研路上的坚持不懈,才使得她能够在自己的学术天地里不断开出耀眼的花朵。

(审核: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