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ternate Text
我院科研成果再创佳绩
作者:邓莹   编辑: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学院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6日 13:29 点击量:

近期,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团队在学术研究上再创佳绩。新闻系教授张瑜烨的论文《未来我国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构建逻辑与现实路径》在大型理论性文摘类权威期刊《新华文摘》上转载;青年教师郑忠明博士的论文《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整合:罗伯特·E.帕克的符号互动论》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上正式发表。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两篇论文第一署名和通讯单位,张瑜烨教授与郑忠明博士均为第一作者。

《未来我国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构建逻辑与现实路径》中指出,对外传播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随我国全球化进程与现代化发展而逐步受到重视。作为对外传播分支,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涉及城市固有属性的主动扩散和对其符号化的构建,对提升城市的全球化认同进而塑造国家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当下我国在城市形象对外传播中的文化建构仍存在空缺,构建的深度和精准度亟待提升。为此,张瑜烨教授在文中提出了我国城市形象对外传播在未来的构建逻辑与现实路径:地缘权力的让渡,从“城市层级权”到“都市区域权”的变迁; 离散文化的互嵌,从“自我构建”到“协同共建”的融通阐释; 传播策略的修正,从“失衡”与“失焦”到“平衡”与“聚焦”的议程转型; “自塑”力的精进,从“媒体”到“区域”与“国家”的叙事转向。

数字媒介正在重构传播类型,也在重构社会关系,如何将各种传播类型重新概念化继而构建整合性理论,对于数字媒介时代的传播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理论区隔加剧了传播研究领域的碎片化,传播学科亟需寻找整合性理论。郑忠明博士认为,传播学界应重返经典理论寻找整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理论资源,其中芝加哥学派突破了线性思维,其研究更具社会学想象力。而相较于其他学者,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罗伯特·E.帕克(Robert Ezra Park)的符号互动论不仅意涵丰富,而且更具特色。《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整合:罗伯特·E.帕克的符号互动论》这篇论文,全面阐述了帕克符号互动论的规范思想及经验研究,并深入分析了帕克的符号互动论隐含的四种传播类型(个人化人际传播、非个人化人际传播、个人化大众传播、非个人化大众传播)及其与构建良好社会秩序之间的密切联系。郑忠明博士此次研究,为数字媒介时代重建的人类关系找到了传播研究的思想潜力。

近年来,张瑜烨教授在《现代传播》、《中国出版》、《出版广角》等CSSCI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多次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省政府智力成果采购项目、武汉市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并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郑忠明老师也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等CSSCI期刊上发文;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论文《思想的缺席:罗伯特·E·帕克与“李普曼——杜威争论”》获得武汉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审稿: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