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ternate Text
【湖北日报】青春荆楚行:湖大学子探巫峡奇景,感悟千年巴东文脉
作者:文/张琦翊 阳潇   编辑:学工办   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1日 17:23 点击量: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践行青年责任担当,7月26日至28日,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12名学子前往巴东县开展“青春荆楚行 —— 恩施站”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探访巫峡口、无源洞等自然景观,走进博物馆、非遗馆体验人文魅力,体验千年文化沉浸式演出,深刻感悟到巴东诗画山水和历史人文底蕴,以实际行动为巴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巴东三峡巫峡长”,团队首站便来到了气势恢宏的巫峡口。在沉浸式体验《飞越巴东》7D影片时,绝佳的视听效果让团队成员们仿佛翱翔于峡谷之巅,将巴东的奇峰险壑、悬棺之谜和悠久的拉纤文化尽收眼底。“这里的夕阳非常美,景色也非常辽阔!”傍晚时分,全体成员登上巫峡云巅,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不时发出轻声赞叹,只见夕阳为巫峡两岸的层峦叠嶂勾勒出璀璨金边,江风送来草木的芬芳。此刻,潋滟的江波与漫天霞光共舞,让团队成员们真切领略到长江三峡“最美巫峡”的壮丽,更深刻感受到这份藏在山水间的诗意与厚重。

▲图为团队成员在巫峡口合照

次日,团队成员来到被誉为“巴东第一洞”的无源洞口。乘木船穿行洞内,身旁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暗河则潺潺流淌——天然溶洞的奇景随着船行缓缓铺展,石笋的斑驳纹理、水流的清澈透亮近在眼前,让众人切实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是层积岩吗?”“哇这是钟乳石吧!”行进间,团队成员们不时伸手触碰两旁的岩石,冰凉粗糙的质感带着湿润的水汽,指尖划过流水时泛起细碎的涟漪,新鲜感与好奇心得以全然释放。

▲图为团队成员探访无源洞

从自然奇观转向人文印记,27日下午,团队走进巴东博物馆,开启对巴东历史文脉的深度探寻。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一件件保存精美的展品,成员们系统地了解了三峡地区的地质演变、历史变迁及巴东人民在三峡工程建设中的奉献与坚守。从古老的巴人器具到近代的航运记忆,从三峡移民的生活片段到生态保护的现代实践,全方位展现了巴东与三峡共生共荣的千年历程。

▲图为团队成员聆听讲解

踏入巴东非遗馆,“九佬十八匠”的各类器具分门别类悬于走廊两侧:木雕匠的刻刀、篾匠的竹篮、银匠的錾子……每一件都带着岁月的痕迹。这些用具虽简单,却藏着巴东人过日子的实在,也映着那一段靠手艺谋生、凭匠心立足的时光。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舞狮

体验环节里,大家认真投入,“嘿哟、嘿哟”的号子声在作响,团队成员们拉起粗纤绳跟着节奏迈步向前:皮影戏幕后,执竹签演绎“书生”踱步、“骏马”腾跃,幕布光影随手变化,在亲手摸过、试过的欢乐中,才真切感受到:传承,就是让这些带着温度的手艺,能被不断传递。

7月28日晚,曾长期停办的《千年巴东一夜回》情景剧在巴东博物馆重启帷幕,团队成员有幸成为观众,通过移步换景的形式,见证“寇准断案”场景中北宋名相的清廉,欣赏土家儿女以深情哭腔道尽出嫁的复杂心绪,歌声里的亲情与智慧让非遗焕发动人生命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观看哭嫁习俗演出

“我们等下一定要一起上去跳!”看见广场中心的篝火,成员们都按捺不住兴奋,跟着原生态民歌的节奏拉起手,踩着鼓点转圈跳着摆手舞,真切感受着土家儿女骨子里的热烈与豪迈。这一夜,从历史到民俗、从观看到参与,巴东文化魅力悄然走进每个人心里。

▲图为团队成员参与表演摆手舞

此次”青春荆楚行——恩施站”社会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青年一代不仅是非遗文化的见证者,更应是传承创新的生力军。在巴东这片文化沃土上,我们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根脉,更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团队后续将参与巴东多个社区的暑期爱心托管班,把此行收获的巫峡故事、非遗技艺转化为孩子们能懂、能参与的内容。作为青年学子,他们深知:传承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走进——用青春视角激活传统,让土家文化在代际传递中始终鲜活。

原文链接:

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4348471/3903463/0?w=1753883190535&uik=iPvf4TEz&share_plat=wechat&sec=76f3d709&contentType=5&historyback=1&tencentShare=1


(审核:李瑶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