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硒谷里石榴红,民族篝火映同心。7月20日晚,在湖北省建始县花硒谷,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新音”推普实践团的队员们与当地土家族工作人员共同点燃篝火,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来自各地的游客与当地居民齐聚一堂,在火光映照下,大家共跳摆手舞,共话民族情。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人共同点燃篝火图片。李彤摄
活动前夕,景区安全员对实践团点火队员进行了细致培训,从火把倾斜角度到引燃位置,事无巨细。“火把倾斜45度,先从底部引燃,务必确保观众退至五米外 。”安全员强调安全要点,并亲手指导队员火把握姿。随着“三、二、一,点火!”的口令落下,金黄火舌瞬间从柴堆底部窜起,照亮了花硒谷的夜空。现场观众爆发出热烈欢呼,大家迅速围拢,形成一个巨大的同心圆。

图为大家共围同心圆图片。李彤摄
火光跃动,土家族姑娘们身着盛装,踏歌而来。推普实践团的成员率先站到内圈,跟随土家族姑娘们学习、练习摆手舞的转腕、屈膝等动作,又将这些动作拆解,传授给外围的游客。一时间,欢笑声、音乐声交织在一起。
“我们是推普实践团,肩负推广普通话使命,更想以普通话为载体,讲好当地民族、民俗故事,传播民族文化。”团队成员在舞蹈间隙向周围居民和游客这样介绍道。当地居民对此表示认可与支持,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行动,并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当地风土民情。
推普实践团队成员李昕蔓认为,与游客交流时,能切实感受到大家对民族文化传播的认可,这让她深刻意识到推普工作的价值,也更坚定了自身“以普通话为桥,助力民族文化走向大众”的决心。

图为团队成员和少数民族姑娘一起跳舞照片。李彤摄
夜深火渐微,情谊愈醇厚。尚未燃尽的篝火堆,恰似这场普通话与民族文化交融盛宴的火种,已在花硒谷的夏夜悄然播撒。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欢乐的聚会,更是普通话与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据悉,湖北大学“传新音”推普实践团后续还将走进恩施其他村寨,继续以互动创新、开放交融的形式推广普通话,深入挖掘和传播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荆楚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
原文链接:https://hb.rmsznet.com/detail/3361/452512
(审核:李瑶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