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声声不息” 实践队深入武汉、云梦两地,以 “荆楚文化传承创新” 与 “长江流域综合治理” 为核心开展专项实践,以专业所长践行青年责任,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行动力。
溯源历史根脉,创新传播荆楚文化
实践队发挥新闻传播专业优势,联合武汉三大博物馆探索 “文物解码 + 融媒传播” 新模式。在湖北考古博物馆,队员提前梳理文物脉络、打磨分众化讲解脚本,将考古知识转化为通俗表达。活动采用 “主播 + 讲解员” 双线联动形式:线上依托短视频平台带领网友 “云逛馆”,线下为游客答疑解惑,通过 “线上传播 + 线下落地” 让文物连接历史与公众。
在武汉长江文明馆、横渡长江博物馆的调研中,队员们明晰荆楚文化的延续性 —— 长江文明馆展现自然与人文共生,横渡长江博物馆彰显长江精神与城市品格的关联。通过专访博物馆志愿者,队员们进一步明确青年使命:不仅要读懂历史,更要讲好文化故事。
图为团队成员在考古博物馆进行“线上直播+线下讲解” 刘巧钰摄
扎根基层民生,厚植长江情怀向心力
实践队走进武汉市智苑社区,搭建 “长江文化 + 民生体验” 互动平台。宣讲环节以长江生态改善的身边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居民共鸣;手工互动环节吸引老少参与,强化群众长江保护意识。访谈中,三位长期与长江相伴的居民分享生活故事,让长江文化从抽象概念变为鲜活记忆,也让队员们认识到长江大保护的民生意义。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居民合照 杜铭宇摄
聚焦生态治理,助力长江保护从娃娃抓起
在云梦县实验外国语学校,实践队开展 “守长江生态,传千年文脉” 主题活动。宣讲中构建 “宏观 + 微观” 体系:既阐释长江流域生态价值,又结合云梦实际讲明长江与本地的共生关系。互动环节中,队员以印有江豚、波浪图案的文具为 “生态教具”,开展 “我的长江心愿” 征集,并引导学生分组设计 “校园护江方案”,推动生态保护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
图为团队成员与云梦实验外国语学校同学们的合影 杜铭宇摄
凝练实践启示,践行青年担当
实践期间,设计专业队员结合长江元素与实践感悟,设计长江保护主题海报等可视化成果,固化实践成效。复盘过程中,队员们提炼出青年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路径:将专业能力与国家需求结合,实现个人价值;将历史传承与现实实践结合,汲取智慧并付诸行动;将个体努力与群体力量结合,凝聚社会合力。
图为声声不息实践团队logo 梁爔月设计
湖北大学这支实践队的探索,是当代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缩影。未来,更多青年将以专业实践回应社会需求,在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领域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柯棠雯 刘巧钰 肖博韬 姚韦彤 丁亦枫)
原文链接: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09/05/WS68baa821a310f0725774701c.html
(审核:李瑶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