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编委、编辑出版中心主任胡祥修应邀走进我院融合新闻学课堂,为2023级新闻学和视听传播学专业带来题为“新时期,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的主题讲座。

回溯四十年新闻生涯,胡祥修老师的职业轨迹始终与时代需求紧密相连。作为改革开放后培养的农学生,他敏锐捕捉到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的时代浪潮,凭借扎实的文字功底与对基层的深刻洞察,成功入职孝感日报,从此踏上新闻征程。在地方基层新闻单位的历练中,他深耕一线、积累经验,逐步成长为新闻领域的骨干力量,最终进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核心团队。讲座中,胡祥修老师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生动分享了《新乐章,在山洪中奏响》这篇长篇通讯的采写历程,揭秘如何在重大事件中挖掘新闻价值、讲述动人故事;同时,他还详解了“二重奏”时评专栏的诞生背景,用鲜活案例向同学们传授“寻找大选题、写好大新闻”的实践方法论,让在场学子深刻体会到优秀新闻作品背后“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四重积淀。
面对当下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胡祥修老师从历史与现实双重视角展开分析。他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媒体在数轮新闻改革中突破创新,缔造“纸媒辉煌”的黄金时代,让同学们明晰行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结合湖北日报全媒体转型的鲜活实践,他提出移动时代“无视频不传播”的核心观点,指出报业转型不能丢却文字优势根基,更要主动拥抱视频化趋势,在媒体融合浪潮中抢占传播制高点。针对短视频传播如何“抓人眼球”,他总结出三大关键秘诀:一是发扬正义与道德之美,标题文案简洁易懂、突出核心;二是画面具有视觉冲击与情感感染力,吸引眼球、打动人心;三是注重音效适配,通过贴合内容的音乐增强作品感染力,提升传播效果。

“新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 这一核心问题贯穿讲座始终。结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评选标准与媒体市场招聘需求,胡祥修老师为同学们明确了专业学习的方向与目标——“能写、会拍、懂数据”。他特别为新传学子注入信心:“在万物皆媒的时代,传播业正迎来空前繁荣,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他进一步分析,主流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依然旺盛,而政务新媒体、企业号、自媒体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更创造了多元的就业渠道。
与此同时,胡祥修老师亦提醒同学们,在“流量为王”的传播规则下,要警惕“去文字化现象”对专业根基的冲击。“要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要成为新时代的文章高手。”他寄语青年一代,要将个人成长轨迹融入国家发展,创造机遇、等待机遇、抓住机遇、相信未来。讲座尾声,同学们围绕专业学习、职业规划等问题与胡祥修老师积极互动,现场氛围热烈。此次讲座不仅让学子们汲取了业界前沿经验,更明确了自身努力方向,为其未来投身新闻传播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审核: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