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7日,首届“人工智能与社区传播”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学顺利召开。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州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的众多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社区传播中的理论创新、实践应用与社会影响。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发表致辞。十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社区传播”这一核心议题,从多维视角展开了深入研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单波教授从“陌生人”的视角切入,为理解现代社区连接提供了新的理论启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斌教授结合自身学术经历,勾勒了社区传播作为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与前沿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何晶教授则聚焦智能传播技术,深入剖析了其如何影响并重塑基层的政治沟通模式;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骆正林教授将目光投向青少年群体,以“蒋雨融”为例警示了数字痕迹挖掘对青少年自我形象管理的潜在社会风险;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吕德文教授则通过分享田野调查中的“有机知识分子”角色,强调了深入基层实践的研究方法价值。
在下半场的主题发言中,专家学者延续核心议题,结合社区研究案例进一步探讨社区传播中的智慧赋能。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郭小平教授呼吁在数字时代重建“附近”,以此构筑社区传播的情感基础设施;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杰教授对人与智能体的关系进行了再思考,探讨了其从工具性“共生”到价值性“共识”的演进路径;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陆双梅教授结合云南当地特色,引入了“媒介人类学”这一方法论,为研究AI如何赋能社区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继涛教授具体分析了在智慧社区时代,城市基层治理结构正在发生的深刻转型;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谷羽副教授则最终回归到“人”本身,阐述了如何通过传播逻辑重新发现居民在社区民主中的主体性。
在圆桌对谈环节,武汉市硚口区葛洲坝城市花园社区党委书记舒利以亲身的实践为引,分享葛洲坝社区运用AI参与社区治理的经验,引发嘉宾对“技术赋能下的传播创新与人文守望”的思考;武汉晚报记者金雯结合自身数十年从业经历,以“社区行、社区报用心服务重建连接”为题发表媒体人对社区传播的看法;武汉市江汉区花仙子社区公益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刘英,则以“社区花园”为典型案例,分享其对社区共同体塑造的心得。圆桌对谈中的各方代表结合各自实践与观察,深入解读“武汉典型智慧社区案例”,现场交流热烈,互动频繁。
最后,与会嘉宾赴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智苑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参访团围绕社区治理、智慧养老与社区传播等议题进行了现场观摩与深入交流。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人工智能与社区传播的双向赋能搭建起关键对话平台,不仅深化了理论研究与基层实践的融合,更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与清晰的路径参考。
(审核:李瑶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