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ternate Text
我院联合多校学者共访智苑社区 研讨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社区共建
作者:文/宋咏 图片/赵丹婷   编辑:学工办   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1日 17:20 点击量:

9月27日,我院成功举办首届“人工智能与社区传播”学术研讨会,会后组织专家学者与师生赴武汉市左岭街道智苑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参访团观摩社区建设成效,并围绕社区治理、智慧养老与社区传播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此次调研旨在深化我院与智苑社区共建工作站的务实合作,共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治理新路径,为构建温暖社区贡献学术智慧与专业力量。

 

本次活动由我院教师张萱、芦何秋、谷雨和李华伟共同领队,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何晶教授、南京大学骆正林教授、广州大学张杰教授、云南师范大学陆双梅教授参加,随行的还有我院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团队。

走进智苑社区“共享客厅红色驿站”,多位老人正围坐下棋、打麻将,气氛和谐融洽。何晶、骆正林、张杰、陆双梅等教授与居民亲切交谈,问候他们在驿站每日活动时长和活动内容情况。老人们表示,驿站已经成为他们每日聚会的“第二客厅”,是增进邻里情谊和日常休闲的重要场所。  

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集志愿工作、生活休闲、学习提升等功能于一体,中心开设有舞蹈、书法、手工等兴趣课程,日均服务老人约200人次。骆正林教授与社区志愿者亲切交流,详细了解服务中心志愿参与方式、活动组织形式与服务满意反馈等问题。

 

 

参访途中观察到,社区的“彩绘栅栏”已成为绿化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据了解,栅栏从原始材料筹集、栅栏设计和安装全程由居民自发参与。张杰教授强调,建构“社区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凝聚社区个体,并找到共同的情感纽带,从而形成稳固的社区认同。“彩绘栅栏”也正是该社区践行“共同缔造”理念的具体实践,生动诠释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骆正林教授在调研中强调社区数字化形象建设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将社区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以数字化方式系统保存,是一项十分珍贵的文化实践。”何晶教授针对社区建设提到:“社区是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场域,未来推动智能技术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陆双梅教授也提出,应从媒介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将“社区作为方法”,阐释人工智能技术在社区传播中的具体实践及其社会文化影响。

而智苑社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政务办事、文化展示与社区记忆存档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中心内建有社区历史展馆,完整呈现社区从艰苦创业期、加速发展期、改革发展期、转型发展期近七十年发展历程,让社区文化得以在公共空间流动与传承。此外,馆内还设有居民的手工作品陈列区、文艺晚会影像区、主题活动照片墙和数字化留言板等特色专题区,全方位展现社区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与居民的良好精神风貌,为我院在开展社区文化共同体和数字化记忆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样本。

智苑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考察的基层社区,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重要实践地,社区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了一系列惠民服务项目,先后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等多项荣誉,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先进典范。


(审核:李瑶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