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nate Text
乱世中的一撇惊“红”
作者:1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 程茜 2013221102510033   编辑:admin   来源:学院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9日 00:00 点击量:

一部作品之所以能够为人传阅、千古不倦,精妙的故事情节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构成因素,但最精华的一点是在于它的中心思想是否与时代产生了共鸣,让读者心有所触和产生些许感动。

在它富硕耀眼时,有多少人白日里做着梦也想与它扯上些关系;待它落败残破时,曾经靠着它耀武扬威的人只是头也不回地离去。任它曾包容着多少华衣豪情,曲终人散,最后不过好似一场梦境。

《红楼梦》是曹雪芹结合亲身经历所写的一本带有悲剧色彩的小说,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家族悲剧下的爱情悲剧、大悲剧下的小悲剧,悲剧情节环环相扣。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中,它无疑是特别的。

初看《红楼梦》,一种“女人天下”的感觉在我心中深深地烙下了。自古以来,就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说,这一点,在古今的许多作品中得以体现,但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所塑造的女性角色是与往不同的,金陵十二钗在他的笔下都各个都显得活色生香,“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十二钗之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最亮眼的。但其出身和性格的截然不同,说她们不像但她们命运的主旋律倒也类似,因此,这也成为了故事的看点和情节发展的好推手。

林黛玉是金陵十二衩之首,四大家族中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是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她本应一世无忧,但造化弄人,年幼丧母、体弱多病,没有亲生兄弟姊妹的陪伴。她孤傲冷清,素白的脸上挂着一双似泉般的双瞳。初入贾府时,贾母对她百般怜爱,宝玉对她体贴照顾,享受这众星拱月般的疼爱,而她自是不认,依旧随性的很。表面的任性骄傲,内心的无助悲戚,这却是她的宿命;她拥有高人一等的才华,却不懂得人情世故。就这样,黛玉自然而然地在贾府成为了一个锋芒毕露、争强取胜的出众者,担任了《红楼梦》悲剧主题中的主角。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读者们大多偏爱林妹妹的原因,即使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时而耍耍刁钻的嘴皮子,时而莫名地伤感落泪。可她在思想方面却和宝玉是同路人,他们都是封建思想的叛逆者。她有才华、有思想、有勇气,不得不说,曹雪芹将黛玉这个角色的很多性格特点塑造得很接近新时代的女性,所以,当我们现在重读《红楼梦》时会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然而,宝钗却恰恰相反。宝钗是貌美的,是多才的,是平和的。之前有提到过,贾府诚然是一副“女人天下”的景象,上到贾母,下到丫鬟们,每一位女性都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脾性,而宝钗却能自如地游走其中。我相信有许多的男性会非常喜爱如宝钗这般的女性,当然,像她这样自身条件本就是极好,同时还十分懂得人情世故的女性角色,无论将她放在哪里,都将会是十分受用的。

情商高是薛宝钗的这个角色最大的特点,但同时也是她与黛玉最大的区别所在。宝钗的生活太过于平和舒缓,缺少了人生应有的激情。她成熟老练、按部就班,将各方面处理得滴水不漏,这是她的优点所在,同时也是她最大的缺点。她和同龄的女孩子相比缺少了纯真和随性,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早已疲惫不堪的心。

宝玉如玉,自小活在万花丛中,活得精致细腻,看似风光无限,却没人懂他内心的寂寞。直到有一天,她一身素衣走进贾府,匆匆一眼,前世今生。她懂他,他唤她颦儿。抛开前世姻缘来说,宝玉为什么喜欢黛玉?“孤高自诩”、“目下无尘”、“尖酸刻薄”或是“柔弱多病”,这是世人眼中的林妹妹形象,与古时的贤良淑德自是不符。这样的女子对宝玉究竟有何种的吸引力?“两弯似颦非颦肙烟眉,一双似泣非含露目,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宝玉眼中的林妹妹,世人所觉林妹妹的缺点都是她的特别之处,同时也是宝玉喜欢的样子。因为黛玉的不同于众,她的尖酸任性、姣人羸弱更为她增添了一丝魅力。换种方式来说,如若你终日生活在百花争艳处,纵然艳花再美,时日一长,你也会觉得索然无味。这时,一缕恬静素然反而会牢牢地抓住你的心头。林黛玉之于贾宝玉,就是这抹恬静素然。为什么当宝玉第一眼看到那首桃花诗的时候,他就知道是林妹妹写的。因为他懂她心中的凄苦,虽然,他对林妹妹有一种怜爱之情,但这绝对不是同情,也不是看低,他欣赏她,也尊重她。

当我们带着世俗的眼光去读《红楼梦》时,不免会认为宝玉是个不肖子弟,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那只能说明你读了这本书,知晓了他们的故事,却没有读懂它。在黛玉眼中,她的宝哥哥是良人,有万种风情。前世,他是顽石化身的神瑛侍者,她是绛珠仙子,他有恩于她,辗转千回,那一世他们没能在一起。也许是因为得罪了上天,有或者是因为他们的爱情还需要在凡间受苦磨练。这一世,它们化为宝黛,再次相遇。其实我之前看《红楼梦》的时候,我以为黛玉只是单单因为多愁善感才极喜哭泣,但后来听到了这样的一种说法:前世投胎之后,他们的面目都有所改变,但是宝玉的玉却没有变,黛玉在冥冥之中好似见过这块玉,她对前世有些许回忆,但宝玉却不记得黛玉,黛玉只得以流泪的方式唤起宝玉的记忆。这也就是将绛珠仙草前世从神瑛侍者那儿受的甘露还报以宝玉,恩情还尽了,泪也干了,毕竟是仙草,没有甘露自然也就枯萎了,所以,今世黛玉死了。

有一句话,“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不同的哈姆雷特。”《红楼梦》亦是如此,它给了我很多触动。但我相信无论你对这本书有何种看法,其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一定是宝黛的爱情。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也不是一个爱的死去活来的庸俗剧本。这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只得你自己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