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nate Text
成也英雄,败也英雄——品《史记 项羽本纪》
作者:13新闻2班 明硕勋 2013221102200014   编辑:admin   来源:学院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9日 00:00 点击量:

历史上有英雄万千,唯独他是我情之所钟。

为他寻遍史书,话一段历史霸王的传奇。

话说“成者王侯败者寇”,但西楚霸王项羽却是成败皆为英雄。项羽生逢乱世,他一生金戈铁马,拼杀疆场,终结暴秦统治,成霸王之业,楚河汉界与汉争雄,演绎了有血有肉、铮铮傲骨、顶天立地的男儿英雄气概。他最终败于刘邦,败得一塌糊涂,人说只落得个自刎乌江的凄惨结局,可就是这悲壮之举以一己之身换天下太平安定,成就了生为人杰、死亦鬼雄的英雄本色。终其一生,他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镌刻史卷受万代敬仰。

    

统帅雄师,是稚儿的心之所愿;亡秦称霸,终要揭竿而起,是英雄少年的凌云壮志

项羽在同龄孩童或追逐嬉戏,或捧书识字时,就早已少有壮志,“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一句“学万人敌”便展露了他心有扬鞭策马、排兵布阵、统帅雄师的壮志。之后,秦统一天下,秦始皇巡游天下,巡游到会稽郡吴中时,已是身高八尺,力能扛鼎的项羽第一次看到皇帝巡游时含龙游銮、玉辇万乘、禁军威仪、万民跪拜的雄壮景象,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其中蕴藏着他亡秦必楚、灭秦称霸的雄心。是怎样的不甘人后、笑傲天下,才有敢将皇帝拉下马取而代之的凌云壮志。少年轻狂、心潮逐浪,志在九州比天高,谁人敢笑他年少。

 

破釜沉舟,是敌军的所料未及;无畏生死,誓要以弱胜强,是英雄征战的不朽战功。

秦之残暴,使天下不敢言而敢怒。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项羽跟从叔父项梁在吴中开始了反秦斗争。雍丘之战项羽斩杀李由。而,定陶之战秦将章邯率领秦军铁骑连战连捷,还杀了项羽的叔父项梁。

公元前208年秦朝大将章邯率四十万秦军铁骑包围赵王歇于巨鹿,赵国迫于无奈派赵相张耳游说天下。齐、燕、楚等反秦势力派兵到巨鹿援救赵国。

在楚国,傀儡楚怀王,也就是项梁为灭秦复楚找的一个具有楚王室血脉的牧羊人。而项梁早在定陶之战被章邯斩杀,楚怀王不想再做受制于人的傀儡,想要夺项羽的军权,便任命自己的亲信宋义为主帅,项羽为次,前去救赵。但上将军宋义畏惧秦军的强大,停兵四十六天,歌酒升宴。弃士卒于寒天大雨中不顾,有对项羽狂言:“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连策,公不如义。”项羽又岂能容这般狂徒小人执帅误战,怒发冲冠,剑一挥,杀主将,开始了一场与秦军的世纪豪赌 ,他赌上了楚军数万之众和自己的命,他有怎能输?他要的是大秦帝国的天下,他誓要实现他少年“彼可取而代也”不变的誓言。

项羽率十万楚军面对四十万如狼似虎的大秦士卒,他亲率主力渡河,破釜甄、沉船只、烧草庐、执三日之粮,如此“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誓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战速决,在三日之内打败秦军,不然三天的粮食吃完了还是死路一条。秦军大将章邯没有料到项羽孤注一掷,把所有筹码都压了上去,而且楚军士卒无不以一当十,以一挡百,呼声惊天动地,杆杆长矛挑杀了诸多秦国虎狼之将,最终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为终结暴秦统治奠基,为反秦战争扫清障碍。秦兵黑血侵蚀的土地记录了项羽的万丈豪气和勇武英雄,也成就了那“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历史。此等一站,何等荣耀,天下诸侯为西楚霸王马首是瞻。叹一声血染江山、腥风血雨的苍茫征程;赞一句以弱搏强、无畏生死是英雄鏖战。

 

不杀刘邦,是无奈的时局所迫;权衡利弊,终是顾全大局,是英雄大义以天下为重。

就在巨鹿之战项羽在与秦军主力做无畏生死的激战时,刘邦却直接绕道先入关中,据关而守,项羽又怎能不生气,不恼怒呢?于是历史的戏剧鸿门宴上演了,宴间以绝对优势的项羽本应借此一举消灭刘邦,反而为何放跑刘邦以至后患无穷?

其实是项羽作为上位者为顾全大局而无可奈何的隐忍。当时项羽面对天下反秦斗争的大坏境。一方面是面对楚军内部项伯的劝解,项伯代表的是楚军中的一支力量,说明出军中有一支力量反对斩杀刘邦;另一方面要考虑反秦联盟军内部、各诸侯力保刘邦的事实(当时刘邦的势力较弱对各诸侯不构成任何威胁,并也可以牵制项羽过于膨胀的势力)。而且正如学者周聘所言,“剿灭刘邦已不再是项羽的当务之急......若杀无了刘邦,其部群龙无首,竟尔屈服,关中固然不会乱,一旦刘部不肯就范,以武力相抗,则局面不易收拾。”

所以权衡之下,项羽也只能放走刘邦来稳定楚军内部,稳固盟军大局。项羽虽威震海内,但活在十丈软红之中,哪能无所顾忌、肆意妄为。项羽在刀枪剑戟一路争雄中却能仍隐忍刘邦先入关中、欲要称王的猖狂之举,以稳固天下大局为己任,这可谓是伸是屈皆为英雄。

 

彭城破汉,是霸王在惩戒背叛;被困垓下,担忧世风日下,是英雄乱世中心系苍生。

项羽称霸,分封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十八路诸侯各自在封地相安无事,而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破立誓约定在项羽平定齐国之乱时,率五十六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伐楚(五十六万可不是虚数,刘邦威逼了五路诸侯)。在这场并非单纯兵戈相加的争斗中,项羽终于明白,背信弃义几近锋利无比,杀人无血的锐剑。但,背信弃义的突袭行为在西楚霸王心中,断是欲杀之而后快。他要用无人能及的手段让刘邦五十六万大军的尸骨埋葬,来惩罚他的背叛行为。项羽一面平定齐国之乱,一面亲率三万精骑,由破晓之际直捣刘邦指挥中枢。前一天刘邦大军还洋洋得意,胜券在握,而此时睡眼朦胧却见兵从天降,防无所措.无力喘气的刘邦自身难保,也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汉军无力抵抗、自相残杀、乱作一团、落难溃逃。

对于义字当头的项羽怎能想到昔日兄弟相称的大哥重利忘义竟然举兵至他于死地,英雄统军厮杀,以兵马为注,以天下作赌,却不禁动容于这乱世的无信无义。刘邦的这般背信弃义,终在这尔虞我诈的血腥之路上使得率真重情的项羽明世道、察人心。

而彭城之战后项羽追击刘邦,但无奈自己只有三万兵马,而且粮草殆尽,刘邦也被项羽追击的无力喘气,所以双方在鸿沟议和,项羽以己之义度他人之心,还是选择再次相信已背信弃义的刘邦.而刘邦却因张良、陈平一言“此天亡楚之时”,撕毁鸿沟和议,追击项羽。刘邦联合韩信,彭越等众路大军全面包围项羽大军。第一次西楚霸王陷入守,不能守;退,退不得;粮草断绝,坐以待毙,等死的绝境之中。项羽仰天长啸,他戎马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如今却让十万楚军陪自己埋葬于此,别无选择,策马,率十万楚军疯狂突围。他便一马当先,为他的兄弟杀出一条血路,半日厮杀,却敌不过汉军如乌云一般层层叠叠,漫山遍野,无穷无尽,终于还是被刘邦再次的背信弃义彻底包围于垓下。

是豪杰何惧财狼虎豹、魑魅魍魉,却也敌不过人心叵测。刘邦撕毁和议再次的背信弃义终于使得项羽在明世道、察人心的基础上一步步看透那个乱世,乱得不是什么天下,而是人心。浩浩天地,是非同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波澜四起,百姓如何在风雨如晦的世道之中安身立命。一代英豪身陷困顿,心系苍生,除了一统九州,治国平人心,别无他法。

 

虞兮奈何,是豪杰的真情所现;泪别爱姬,更有心念苍生,是英雄丹心的情真意切。

项羽战败回营,当四面楚歌响彻云霄,如雷贯耳时。一声声,一句句撞击刺痛着项羽的心胸。那一刻,他始终坚定和自信的眼神,变得哀怜和无奈,黯然和疲惫,也只有相伴七年的爱姬懂得,斟上一觞酒,转身拔出长剑起舞。他静静看着那轻盈熟悉的舞姿,内心却在撕裂挣扎。问天下,西楚霸王谁人能敌,他却输给了乱世人心的背信弃义。他真的无力于勾心斗角,昔往“力拔山兮气盖世”,如今“时不利兮骓不逝”,虽“骓不逝兮可奈何”,但“虞兮虞兮奈若何!就此疲惫彻底放弃,却无奈他此生最爱无法安置。但心有灵犀,项羽的无奈虞姬又何尝不懂?这一世有这份生死不舍便知足了。轻吟一句"汉军一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她终不愿拖累项羽,苟且偷生。长剑一挥,一寄血红落地,项羽抱着身体渐渐冰冷的虞姬,不禁潸然泪下,心痛、悲愤、绝望......无情未必真豪杰,他豪情冲天,他侠骨柔情,霸王与虞姬感天动地的爱恋千古唱绝,流传至今。

这份穷极碧落下黄泉、荡气回肠的旷世之恋也遮不住项羽对江山天下的太平、苍生百姓的安定的急切渴望。但简单的生死相随不过是白骨一堆,无一所用,才有他之后的誓死突围。英雄不计生死地要为这片他挚爱的土地做此生最重要的最后一件事。

 

斩将砍旗,是项籍盖世勇武;天之亡我,也要警示敌军,是英雄末路也终不负江山。

壮士掩面,乌骓悲鸣,项羽在天地袭卷无尽悲凉之际,率八百精锐于无人能挡之境突围汉军.战火纷飞中弥漫着死亡紧逼的悲嚎,他冲开死亡的逼迫,与二十八骑策马抵达东城.那句千年仍响彻耳边的“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包含了项羽内心繁华落尽的一切,与爱姬生离死别后绝望的那一刻项羽清楚明白了自己的归宿。

长啸,策马,拔剑;斩将,砍旗,突围.他用只属于他项羽能完成的绝伦快战向天下宣告,他,辗转天地,所向披靡,他的生死又岂是刘邦能轻易摆弄的.但尘埃早已落定,项羽勇武,东城一役终是他让刘邦认清自己内心对项羽的畏惧,让刘邦刻骨铭心的记得之后会有的安定来之不易。

项羽在乱世的背叛中苦苦挣扎,终于明了乱世之乱的根本在于人心散乱,别姬的痛彻心扉,阴阳两隔的真切绝望将战乱的无情残酷血淋淋的呈现。一切的一切让项羽彻底醒悟,突围汉军,他是用实际行动警示刘邦,他项羽是如何让刘邦寝食难安,想要的天下一统取之不易。英雄一寸江山一寸血,纵一代霸业皆废,纵死无葬身之地,也不辜负心之所愿的乾坤社稷。

 

不渡乌江,是项羽不以己私;乌江自刎,终还天下太平,是英雄不朽的传世壮举。

历史的巨轮并未停息,滔滔江水呜咽东淌,在乌江留下了千古疑问: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其实项羽不渡乌江的行为又恰恰说明了东城之役那句“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并非项羽推脱责任、怨天尤人。

只一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不禁让我们明白项羽曾率八千江东弟子浩荡伐秦,如今却无一人还、尸骨无存,几近十年的战乱,以至苍生黎民,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天下大地,死亡颓废的气息笼罩。战争无论输赢,项羽站在乌江面前,思量:为少年“彼可取而代之”石破天惊的壮志征战七载,虽也曾封赏诸侯,号令天下,雄哉壮哉!但终不曾停息战火,还天下太平,还百姓安定。

若横渡乌江卷土重来,不过是战火的延续.他不死,刘邦何以心安,刘邦不心安,天下怎能太平,天下不太平,无辜苍生就只能继续承受战火不熄。四年与汉之争,一路争霸,项羽却在几近穷途末路之际幡然明了“天之亡我”:天命如此,只有一死换刘邦心安,换天下太平。

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长剑一挥,轻抹喉咙。就要刘邦从他项羽的墓穴上建立大汉天下,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这样的死,震撼山脉,发出巨响;恸哭江河,奔腾翻滚!

这样的死,死得悲壮,死得英雄,死得惊天地.死得泣鬼神,这样的死有着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刘邦得天下,开创大气磅礴的大汉王朝留在史书中传扬千古。但项羽用乌江自刎的行为升华了他的英雄本色,彰显着他那无比绚烂的一生,他悲壮的大义之死结束几近十年的纷飞战乱,换得真正的天下太平盛世繁华。他的英雄本色镌刻在世世代代人的心上,无休无止的传颂! 

 

乌江之畔瑟瑟劲风吹奏着那位绝世英雄的陨落,传世文献勾画着历史的轮廓,描绘着英豪的血肉,项羽在苍茫岁月中不断磋磨,渐渐变得强大,独当一面,如啸傲山林的猛虎,如根深千丈的参天大树。    

现实盘算得失,历史不计成败。世事漫漫付流水,如浮梦一场,早已不见了秦宫汉地,不见了流血漂橹、天下缟素,只余下经久不衰、越酿越烈的英雄气息。人的一生本就不在于长度而在宽度和厚度,项氏英雄三十一年的人生长度,一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却演绎了传颂古今的人生传奇。其实世间有些事本就势不可挡,比如黯下去的夕阳、亮起来的黎明,再比如人的生与死。可就是死也有可轻于鸿毛,或可重于泰山的。项氏英雄自刎乌江的抉择所换得天下太平安定的历史意义可谓重于泰山,屹立世代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