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无外乎于知识的探求与精神的体验,《古文观止》为我带来了一份饕餮的精神大餐,让我尽情地在古人的情怀中体味更为广博的人生况味。?xml:namespace>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败军之将,被敌人俘虏已是受尽屈辱,然而孤身一人身处胡地,整天看不到带有一丝熟悉与情感的事物,满眼都是异乡异物。穿的皮制衣裳,住的毛毡帐篷,吃的羶肉奶酪,想要抒发情感,与人谈笑,却发现语言不通。曾经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此刻却犹如呱呱坠地的新生儿,降生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周围陌生的一切让一个堂堂男子汉,如同婴儿一般脆弱地流下了眼泪。文化认同感的全然消失,是多么得让人悲伤!就像李陵自己的内心独白“陵独何心,能不悲哉!”李陵的感情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他怎能不悲伤呢?远到人类历史上重要的大迁徙,近到现在各国的留学潮,我想所有经历过这些事情的古代百姓也好,留学生也好,都会体味到些许的文化认同感的缺失所带来的悲伤吧。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体验李陵所经历的那么彻底的文化认同感的消失罢了,所以我们无法理解李陵的投降之举和他所身处异乡而内心极度空虚与寂寞之感。而《古文观止》中对其身处的环境和心里的情感所进行的如此细腻的描写,让我们不由地身临其境,去感知其复杂而无法言的痛楚。
李陵的经历那么令人动容,那么令人心生怜悯,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的寂寥与悲伤,同时也给了我们勇气与启迪,让我们更好地直面人生的风浪。我无法为“随遇而安”进行褒或贬的定义,但我确定,内心的安全感来源于心的归属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试想一连几个月的连绵阴雨中,世间万物都变得幽暗而浑浊,傍晚时常伴随着老虎的嘶吼与猿猴的哀啼,贸易的商人与游玩的旅客也因此不能行路。此时我们登楼赏景,恐怕只能感到满目凄凉,无限悲伤吧。再试想,春光晴和的日子,湖上风平浪静,水天一色,岸上的香芷与小洲上的兰花芬芳地点缀其间,飞翔的沙鸥与潜浮的鱼群灵动着的画面,有时飘渺的烟雾笼罩天空,有时皎洁的明月照耀大地,连渔人也放声歌唱,此唱彼和。此时我们登楼赏景,自然会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甚至临风畅饮,快乐得意气洋洋了,就像作者的反问“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大概我们都会做出这样的反应,让自己的心情随着景物随着外物的变迁而变化。然而范仲淹却以博大的胸怀,带领我们认识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理想。览物之情,完全可以超脱于这两种情绪的界限,完全可以不流于俗套,不必阴雨绵绵时心情低落,春光灿烂时心情美好。我们可以拥有更广博的情怀去看待事物,去对待生活,做到心境的平和与始终如一。只有这样,当我们身处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阔海中,才能抗击一切的未知,沉稳地掌着舵,坚定不移地驶向正确的彼岸。
古人的情怀不仅产生于独特的经历与深邃的思考,更加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细细斟酌与品味。并且他们善于以小见大,让生活中的智慧焕发照耀千古的光芒。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一个早晨开剖了十二头牛而且所用刀口不钝缺的屠牛坦是有智慧的,在解剖、剥骨、割肉的时候,都从肌理,关节等处下刀。而到了髋骨腿骨,用的是斧头。就是这样细小的不同之处,大多人或许只会将其照本宣科,而聪敏的贾谊没有让这份解牛的智慧仅仅停留在生活范畴内,将它拓展并引申到帝王之道上。仁义恩德,好比是帝王的刀口;权势法制,如同是帝王的斧头。当时势力急剧膨胀,甚至威胁中央的诸侯王就如同众多的髋骨腿骨。汉文帝放弃斧头的用途,却想拿刀口去碰它,那么这把刀不是会缺口就是会被折断!这样以小见大的智慧到了现在也具有鲜活的现实意义,那就是对于每一个统治者,必须分清哪里是国家问题的髋骨腿骨,必须明确什么时候施行仁义恩德,什么时候采取权势法制。这样刀口、斧头恰到好处的并用,才能芒刃不钝而治理好一方土地。
一切终将落足于生活,《古文观止》将古人的生活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那是王羲之等四十一人在兰亭举行的诗酒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那是优雅的滁州城里和乐的社会风习的真实写照。“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那是李白在春光明媚的月夜,与弟兄们聚会于桃李芬芳的名园,饮酒赋诗,高谈阔论,畅叙天伦之乐的盛况。
钱钟书先生曾说,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孩童时期,古代是幼稚的,经过千百年的长进,才慢慢地进化到现代。而这份幼稚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恰恰是最为难得的品质。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今天,我们很难有这样幼稚的心境脱去浮华,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反思当下的生活,去聆听内心的声音。若此时我们回顾古人的生活,重温古人的情怀,才会发现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