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宣传——宣传片与报道中的城市符号

从分散到集中——宣传片中的城市符号

 

目前可在网络上搜集到的,2014-2018年间武汉市共发布了8个城市形象宣传片。其中包括5个年度宣传片,以及在2018年发布的3个分别以东湖、军运会和旅游为主题的宣传片。据统计,在这8个宣传片中共出现了80个城市符号。这些城市符号中,有些符号拥有经年累月的持续曝光,有些符号则是间歇性的出现,城市符号之间出现频次的总量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崛起之根:经典与传统

整体来看,一些经典的武汉市城市符号,在宣传片中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出镜频率很高。这也就意味着2014年以来武汉市新的城市形象传播策略,并没有做出颠覆性的改变,而是在原有的公众对武汉城市形象的认识上,保留了大部分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符号。这或许与“大城崛起”这样一个主题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崛起”意味着武汉市正在将目光聚焦对城市未来的展望上,而不是对城市过去的颠覆上。武汉市希望建立起的,是一座发展之城,活力之城。

宣传片中出现的城市符号总频次

在8个宣传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城市符号是“武汉长江大桥”,共出现了31次。其次是“武汉东湖”,共出现了21次。“武汉光谷”位列第三,共出现了19次。“黄鹤楼”“长江”作为武汉的代表性旅游景点,分别出现了16次和14次,位列第四和第五。



发力之点:丰富与集中

2014年在宣传片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五的城市符号为“长江”“武汉长江大桥”“东湖”“辛亥革命”和武汉琴台大剧院;2015年为“武汉长江大桥”“长江”“黄鹤楼”“武汉市民之家”“江汉关”;2016年为“武汉长江大桥”“武汉光谷”“辛亥革命”“东湖”“武汉大学”;2017年为“武汉光谷”“东湖”“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大学”“黄鹤楼”;4则宣传片,出现了12个高频次的城市符号,武汉市城市符号资源的丰富可见一斑。

宣传中出现城市符号的趋势

2014年武汉市发布的宣传片中平均每个城市符号出现的次数为2.61次,2015年为2.1次。武汉市在刚刚开始采用全新的传播策略时,存在着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的问题,试图想用一次传播活动,向受众倾倒出所有可能能够代表城市形象的符号,这直接导致了2014年的宣传片长达8分钟,出现96次城市符号的现象,极大的分散了观看者对整个宣传片的注意力。

不过这种情况在之后的宣传片中有所好转。之后几年,这一数据连续下降为1.45次、1.34次、1.29次。城市符号的选择和体现开始有所侧重。2018年,武汉市接连公布4则宣传片,分别用于整体城市形象、城市旅游形象、东湖、军运会四大板块,既保证了城市形象传播中符号的丰富性,又各有重点。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报道中出现的城市符号

除了官方发布的宣传片之外,来自媒体的报道也是体现武汉城市符号特色与变化趋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报道选择了人民网这一全国性媒体,利用宣传片中统计出的城市符号,建立城市符号词库,并统计了2014年-2018年间人民网中出现了这些城市符号关键词的报道数量。





发展之路:教育与科技

在报道中出现频次比重最高的前三名分别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光谷,占全部报道数量的32.21%,17.62%,8.48%。其中,武汉大学5年来的报道总数独占鳌头,达到了10781件。

报道中城市符号的总频次

武汉作为全国科教重镇,是全世界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拥有89所高校,武汉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是武汉科技教育的高地,也是极富盛名的高等学府。高校在报道中的高曝光度向广大受众展现出了,武汉是一个拥有高质量教育的知识大城。同时,在2019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的措施,支持武大、华科大等在汉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进市属高校内涵特色发展。“高校”顺理成章的成为武汉市一个不可忽视的城市符号。

而对于光谷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度重视,则体现了武汉市对正在不断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这与武汉市重视城市未来发展的策略高度契合。光谷的电子信息产业园是第一个“千亿元级”产业园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光谷,指出光谷光电子产业特色鲜明;2016年5月,光谷被国务院确立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光谷,强调光谷需要利用好周边优质的高校人才资源,建立通信强国,明确的指出了光谷在我国光电通信产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如今,武汉市正在努力把光谷打造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区,全面推动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光谷中心区等生态型科技新城建设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李娜作为网球巨星,也成为了武汉城市符号体系中的一员。作为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亚洲历史上女单世界排名最高选手,李娜为家乡武汉的城市形象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武汉国际网球公开赛的举办,在武汉城市符号中又添加了新的元素,成为了向国际展示武汉城市形象的新窗口。




时代潮流:新媒体中的城市符号

在报道总数的变化趋势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东湖四个城市符号5年来始终位于报道数量的前5位,华中农业大学则在2018年被黄鹤楼取代了第5位的位置。

另外,2014年到2018年,全部城市符号的报道总数从12279篇下降到了3941篇,降幅达到60%以上。

报道趋势

持续减少的报道数量,意味着武汉市放缓了城市符号宣传的力度了吗?

并不是。人民网报道中城市符号的减少,离不开媒体环境的变化。据统计, 截至2018年6月, 中国手机网民已达到7.88亿人, 其中10-39岁群体占手机网民总数的70.8%。受众对城市符号的认知,已经逐渐从报纸等传统媒体转移到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上了,武汉市正在逐步适应媒介变化的潮流。2019年3月23日,武汉市旅游局开启“武汉赏花季”活动。随后“花点时间游武汉”“遇见武汉”“武汉赏花季”等词条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三位,这是武汉市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城市符号传播的积极主动的手段。